發布時間:2012-01-11 15:10:27
點擊數:60110 次
求穩求輕松,拒絕高薪外企
本市某高校大四學生張媛媛(化名)最近陷入了甜蜜的苦惱中。在先后接到的幾個offer中,張媛媛最糾結的是一家國有銀行和一家知名外企一起拋來的繡球。“外企開出的薪水還蠻高的,一年下來有20萬元,比國企多一倍!”
“我爸媽讓我選國企,說比較穩定,而且節假日也有保障,身邊年長點的親戚朋友,也是一樣的建議。”張媛媛最終還是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安置在了國有銀行。雖然對那份外企工作還有些割舍不下,但張媛媛表示:“想想還是安穩一點好。”
張媛媛的選擇并非個例。上海中智人才信息部高級招聘經理吳媚表示,外企對應聘者的強勁吸引力這幾年已經下降不少。“特別是這兩年國際大環境不好,市場也不穩定,畢業生更加求穩。”吳媚說,以前畢業生對外企青睞有加,放出一個崗位就有數十人上百人競爭,但現在外企要招特別優秀的學生難多了。
復旦大學日前發布的《2011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則顯示,去國有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比例持續增加,已是去外資企業就業人數的1.53倍。
外企遭遇“招賢危機”
對招聘市場上襲來的寒意,不少外企已經感受到了。寶潔大中華區招聘與培訓人力資源總監黃斯斌表示,由于學生追求輕松一點的工作,再加上家庭的壓力,校園招聘對于外企而言,的確越來越嚴峻。
黃斯斌透露,高薪已經不是公司吸引人才的獨門武器。除了系統的職業規劃,寶潔還注重與畢業生談心。“我們花很多時間跟大家分享,作為一個雇主我們的員工價值主張是什么。讓他了解加入我們能得到什么”。
“追求輕松的、去國企的優秀學生是有的,但追求有成就感、有挑戰性的想來外企的學生也是有的,我們不想錯過這些學生。”黃斯斌稱,近日寶潔專門為2012屆準員工舉行了“校園精英派對”,公司高管親自上陣,就如何更好地配合學生達成職業愿景,與畢業生零距離溝通。
曾經協助多家外企進行校園招聘的吳媚也清楚地感受到,外企這兩年的招聘策略確實是從硬到軟了。“以前校園宣講會上,外企就只介紹品牌,推出各類高薪崗位”,現在的外企不單要為畢業生籌劃3-5年之內的成長規劃,還要與畢業生“套近乎”,比如舉行各種準員工的聚會,不定期地把企業的各種活動和培訓信息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氛圍,增加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