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1-26 14:14:47
點擊數:53435 次
企業是一個社會性的組織,員工組成復雜,每個人的性格、興趣、生存狀態等基本情況各不相同,企業的經營更是一個社會化的活動,因而在共同完成企業目標這個社會活動過程當中,誤會、錯誤理解在所難免。為了減少、避免由此而產生的損失,就必須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溝通。
企業的溝通分為內部和外部兩部分。內部溝通指的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當中的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交流過程;外部溝通指的是企業與供貨商、客戶、競爭對手、政府、社會、科研單位等外部機構的交流。
企業運營過程當中有效溝通的目的是: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先說內部溝通
企業活動中的溝通應該包括以下部分:
事前溝通,目的是確定目標
活動前參與各方應進行多次溝通交流,這個階段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傳達活動意向
聽取各方意見,了解各方狀態
調整各方狀態,排除影響活動的不利因素
統一各方思想、達成共識
出具方案
而現實當中這一過程往往就是下達命令,更有甚者連自己的意向都沒有明確的命令給對方,活動的實施一般全靠下屬的猜測,結果可想而知。
事中溝通,目的是尋找方法
活動進行當中也應該進行各方的多次溝通
為的是進一步調整各方狀態,以有利于活動的進行;
堅定活動目標、方向;
處理突發性事件,方案畢竟是事先想象出來的,計劃再周密也難免有疏漏,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而左右活動進程和結果的往往就是這些沒有預想到的因素,因而處理突發事件是這個階段的重點。
現實中這個階段可能是,領導不知所蹤,下屬各自為政
事后溝通,目的是總結經驗
事后的溝通對于發展來說尤為重要,這個過程是創建企業氛圍的重要環節,它應該包括:總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經驗
強調成果
突出員工成功后的優越感,為員工以后主動工作創造條件。
現實中,這個時候可能是領導領功,員工不知所蹤。企業若長此以往,員工可真就是“不知所蹤”了。
再說外部溝通
企業運營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活動,像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境等外界因素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企業應該利用經營過程當中的社會活動了解到相關于本企業或本行業的外部環境發展趨向,以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維持企業的正常發展。
企業有效溝通最終的效果是皆大歡喜、多方共贏。
影響有效溝通的因素
溝通機會少
溝通雙方意向不同步,往往是一方帶著目的來,另一方倉促以對
雙方關注的焦點不一致
對對方已有的成見,不愿意與之進一步交流
文化基礎和語言的差異
對象錯位
氛圍嚴肅、態度緊張
及時、有效的溝通對企業良性、積極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它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以下影響:
協調價值觀、各取所需、協調發展
統一焦點、明確目標
集中注意力于關鍵問題,群策群力
消除成見,團結協作
共同提高,營造學習上進的企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