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8-29 10:21:11
點擊數:65938 次
教育培訓業是當今市場上非常熱鬧的一個行業,不管是有錢的老板還是沒錢的老板都想開培訓公司,不管是會講課的老師還是不會講課的老師都想做培訓。因為中國人做事情比較浮躁,大多數人喜歡趕熱潮。聽到哪個行業賺錢就往哪個行業鉆,本來一個比較好的市場就搞亂了。所以今天從事培訓工作的人不得不為培訓業的規范發展擔憂啊。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它的規律性,我們不能拔苗助長。否則急功近利反適得其反。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管是誰做管理都不容易,我們也不能責備國家、政府,畢竟中國人口多、發展快、范圍廣,哪里管得過來嗎?培訓業也是如此,中國的培訓從直銷到成功學,從成功學到管理學。從管理學又到MBA、EMBA……最后又回到企業內訓。走過了多少路。培訓概念就更不用說了IS09000、IS014000、5S、6S、六西格碼等等,反正很多的名字,最終又做了多久呢?中國式培訓、執行力培訓、細節管理培訓又有多少企業做到了呢? 不是培訓沒有用,也不是我們的培訓老師講得不好,而是大家缺少耐性,缺少理性。
因為企業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學習也是一個長期養成的習慣。不管哪個大師講課,如果大家學習只有一時的熱潮,那么無法產生良好的效果。所以企業學習不是趕潮流,不是炒概念,不是裝門面,而是實實在在地解決企業問題,提高全員的學習意識,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不管是企業也好、老師也好,我們都需要更深層次地認識到培訓的意義和價值。雖然企業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可能天天讓全體員工參加學習,但是僅把培訓當然概念和任務來完成那是無法達成良好的效果。
為什么現在很多企業反感培訓呢?因為大家沒有對培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銷售員盲目地推銷,企業盲目地學習。老師也盲目地培訓。人們真正沒有從內心深處理解培訓、認識培訓,不了解企業真正需要什么?學員需要學習什么?培訓能真正解決什么?所以就造成了培訓供應和需求的脫節。最后造成了學員、老師、企業多方面的損失。
在中國做培訓,為什么感性的課程比理性的課程還吃香呢?因為人們大多數是感情用事,他們學習更是注重情感、興趣、而不是效果。什么潛能開發、教練技術、魔鬼訓練等等這樣的課程,讓一個個學員哭天抹淚。所以大家都說好。但是真正有沒有用到工作上呢?企業問題有沒有改變呢?大家就不知道了。也許他們在課程上唱《感恩的心》、《真心英雄》,相互擁抱。非常感動,可過幾天卻全忘記了。以前怎么做,現在還是一模一樣。所以企業說培訓沒有效果。
為什么課程上有效果,而在企業里沒有效果呢?因為企業畢竟不是課堂,環境不一樣,氛圍不一樣。再加上有老師的指導,所以結果肯定不一樣。企業要想達到培訓效果必須營造一種學習環境,保持理性學習。絕不能感情用事。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別指望一蹴而就。
培訓沒有效果。當然各方面都有責任。一是銷售員的誤導,二是企業的認識,三是老師的心態。為什么呢?因為銷售員為了自己沖業績不管課程是否對企業有幫助都會拼命地推銷,企業呢,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是盲目地學習。老師呢,為了迎合企業的需要,獲得更多的掌聲。他更注重演講的技巧,而忽視了演講的內容。培訓自然沒有實質的效果。所以企業要想提升培訓效果必須是企業、學員、老師共同協作的一個過程。
那么,如何來改變這種現狀呢?不管我們說培訓怎么樣不好,但是企業的員工都必須參加培訓學習。我們總不可能因為過去培訓沒有效果就排斥它。因為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不培訓員工根本無法工作、無法生存。過去企業也許是拼體力,現在企業完全是拼腦力啊!如果企業不想方設法把員工的智力開發出來。又如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呢?所以今天的企業家也好、老師也好,不管大家過去做得怎么樣,我們都不要再抱怨、指責。大家要坐下來好好交流、好好研究。只有老師與老板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讓培訓的效果越來越好!
今天的企業培訓,老師再也不是一個局外人,你必須深入企業內部,了解企業的真實問題,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才能把培訓做得更好。我們的老師就象醫生一樣,有的人生點小病吃兩顆藥就好了,有的人病情比較嚴重必須開刀才能治好。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為什么有的人生病治不好呢?因為他們痛情嚴重,病人既不想吃藥,又不愿意打針,也不同意住院,所以就只有等死啊!今天有的企業也是一樣,有的企業明明問題比較嚴重,他們卻一直拖延,最后拖成癌癥晚期,無可救藥。
一家企業的倒閉,表面上是一下子沒了,實際上企業早就生了很嚴重的病,只是老板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不愿意去治療,所以就造成了不該發生的悲劇。
非典時機醫生最重要,戰爭時機軍隊最重要,金融危機管理最重要。企業千萬不要等問題發生了才知道培訓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啊!